AI結合UAV與農業應用
GISLab結合農業與AI領域的專業人才共同研發。
遙感探測與災害防治
透過航遙測影像進行區域災害評估與防治。
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
將三維模型建立於AR、VR場景中進行體感互動與瀏覽。
影像三維建模
透過影像處理技術將二維影像建立三維模型。
遙感探測影像分析
航遙測影像進行影像處理、分析與分類。
A I P A L
Advanced Image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Laboratory
你 的 AI 好 夥 伴
專業與創新
深掘領域,發現問題,透過跨領域專業知識與人才結合,團隊合作提出解決問題的觀點。
執行力
沒有動手執行,就不知道還有多少問題存在,在AIPal的成員都要動手做。
解決問題
動手解決問題,就能發現深一層的問題,AIPal與每位成員的能力與價值就是這樣產生的。
Research
研究領域
AI結合UAV與農業應用
GISLab結合農業與AI領域的專業人才共同研發。
遙感探測與災害防治
透過航遙測影像進行區域災害評估與防治。
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
將三維模型建立於AR、VR場景中進行體感互動與瀏覽。
影像三維建模
透過影像處理技術將二維影像建立三維模型。
遙感探測影像分析
航遙測影像進行影像處理、分析與分類。
Leader
楊明德
「 你的競爭對手不在你身邊,是在全世界。」
中興大學土木系特聘教授、科技部空間資訊學門複審委員、航測及遙測學刊主編
研究領域包含防災工程、地理資訊系統、遙測影像處理,近期發展AI結合UAV與農業應用、無人機應用於3D建模、農漁業監測等技術,曾發表七十多篇國際期刊論文。
Email聯絡:mdyang@nchu.edu.tw
Publication
學術發表著作
Citation 1782
H-index 25
i10-index 36
獲獎 - 校外
2020 智在家鄉 第三屆聯發科技數位社會創新競賽 - 特別獎
2020/12/11
參與2020 智在家鄉 第三屆聯發科技數位社會創新競賽,以「陸空協作之水稻最佳收穫模式」榮獲特別獎。
2020 財團法人中技社「AI與健康照護」創意競賽 - 第二名
2020/12/19
參與財團法人中技社2020「AI與健康照護」創意競賽,以「最佳口罩配置AI模式」榮獲第二名及獎金30萬元。
2020 科技部、中研院、教育部、衛福部共同舉辦「未來科技展」- 未來科技突破獎
2020/08/27
參與科技部、中研院、教育部、衛福部等跨部會共同舉辦「2020未來科技展」(Future Tech Expo 2020),以「陸空協作之水稻最佳收穫模式」榮獲之未來科技突破獎(600多件技術中嚴選71件)
2020 科技部、中研院、教育部、衛福部共同舉辦「未來科技展」-最佳人氣獎
2020/09/26
科技部、中研院、教育部、衛福部等跨部會2020未來科技展榮獲最佳人氣獎(共106 家技術團隊佈展,現場揭曉「最佳人氣獎」給人氣最旺的 10 家技術團隊)
2019 科技部「未來科技展」- 未來科技突破獎
2019/09/05
參與科技部舉辦「2019未來科技展」(Future Tech Expo 2019),以「無人機之農損即時辨識技術」榮獲之未來科技突破獎(5百多件技術中嚴選88件),及入選為未來科技展官方網站精選的26件亮點技術特刊報導。
2019 科技部「未來科技展」-最佳人氣技術獎
2019/12/08
科技部2019未來科技展榮獲最佳人氣技術獎(現場揭曉「最佳人氣技術獎」給人氣最旺的 10 家技術團隊
2019 科技部AI創新研究中心國際研討會暨成果展「AI投資潛力獎」- 第三名
2019/11/15
參與科技部2019 AI創新研究中心國際研討會暨成果展,以「AI Technology on UAV Images in Precision Agriculture」 榮獲2019年度「AI投資潛力獎」第三名。
2019 財團法人中技社「AI與創新服務主題」創意競賽 - 佳作
2019/12/14
參與財團法人中技社2019「AI與創新服務主題」創意競賽,以「AIUAV之巨量水稻災損判釋」榮獲佳作及獎金5萬元。
2016年度產學合作計畫成果發表暨績效考評會 - 海報展示佳作獎
2017/10/28
參與科技部工程司105年度產學合作計畫成果發表暨績效考評會-化材民生領域,以「整合運動偵測與全景影像導覽系統之建置」榮獲海報展示佳作獎。
2015年教育部「推動跨科際教育有功」 - 獎座
2015/12/06
2015年獲教育部李蔡彥司長頒發感謝獎座「推動跨科際教育有功」。
2013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bile Mapping Technology (MMT) - Innovation in Mobile Mapping Technology Awards
2013/05/03
參與2013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bile Mapping Technology (MMT),發表「3D model construction on imagery shot by mobile devices」榮獲「Innovation in Mobile Mapping Technology Awards」。
2013第16屆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金牌
2013/04/05
參與2013第16屆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16th International Salon of inventions and innovation technologies “Archimedes”),以「世界虛擬旅遊系統」榮獲金牌(Gold medal)。
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99-104
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2020年 國立中興大學「總整課程計畫」 - 師生典範
2019年 國立中興大學第一屆 - 社會實踐服務優良獎
2010年 國立中興大學 - 服務傑出獎 (全校僅二名)
105年-迄今 國立中興大學 - 特聘教授
109年 國立中興大學 - 終身特聘教授
108年 107學年度土木系 - 服務優良教師獎
107年 106學年度土木系 - 服務優良教師獎
106年 105學年度工學院 - 產學績優教師獎
106年 105學年度土木系 - 服務優良教師獎
105年 104學年度土木系 - 服務優良教師獎
104年 104學年度 - 產學績優教師獎
103年 103學年度 - 產學績優教師獎
103年 103學年度工學院 - 產學合作優良獎
103年 103學年度 - 服務優良教師獎
102年 102學年度 - 產學績優教師獎
100年 100學年度 - 產學績優教師獎
100年 100學年度工學院 - 教學貢獻度第一名 (1/153)
99年 99學年度工學院 - 建教優良教師
98年 98學年度土木系 - 優良導師獎
98年 98學年度土木系 - 服務優良獎
98年 98學年度工學院 - 優良導師獎
97年 97學年度土木系 - 服務優良獎
95年 95學年度 - 建教合作計畫績優教師
2020智在家鄉第三屆聯發科技數位社會創新競賽 - 特別獎
2020/12/11
指導博士班許鈺群及研究團隊,參與2020 智在家鄉 第三屆聯發科技數位社會創新競賽以「陸空協作之水稻最佳收穫模式」榮獲特別獎。
2020財團法人中技社「AI與健康照護」創意競賽 - 第二名
2020/12/19
指導博士班許鈺群、曾信鴻及碩士班陳柏安研究團隊,參與財團法人中技社2020「AI與健康照護」創意競賽以「最佳口罩配置AI模式」榮獲第二名及獎金30萬元。
2020科技部AI跨域交流會 - 最佳展示獎
2020/09/22
指導博士班許鈺群、曾信鴻及研究團隊,參加2020/9/22科技部AI跨域交流會,以「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support system integrating UAV surveillance」榮獲「最佳展示獎」。
2020 Fun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 - 補助獎
2020/01/01-2020/12/10
指導博士班許鈺群、曾信鴻及碩士班曾偉誠研究團隊,參與由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辦理「Fun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以「AIPal你的農業好夥伴:災損辨識雲端平台」獲得補助獎金100萬元(2020/1/1 - 2020/12/10)。(217組提案,13組通過)
2019第36屆PRAGMA國際研討會 - 最佳簡報獎第二名
2019/04/27
指導博士生曾信鴻2019年參與第36屆PRAGMA(環太平洋格網應用與中介軟體聯盟)國際研討會,以”Enabling Smart Agriculture Applications with Edge Computing and Deep learning”,通過Edge計算和深度學習實現智能農業應用,獲最佳簡報獎第二名。
2019財團法人中技社AI創意競賽 - 佳作
2019/12/14
指導博士班許鈺群、曾信鴻、碩士生曾偉誠、林煒倫-榮獲108年度中技社AI創意競賽佳作,獲得5萬元。
2019第四屆G0V公民科技創新競賽 - 通過提案
2019/03/14
指導學士班曾偉誠、博士班許鈺群-參與108年第四屆G0V公民科技創新競賽,以「農業災損幾多錢」提案榮獲50萬元獎助金。(49組提案,5組通過,獲最高補助獎金)
2018農委會農業創新黑客松 - 第二名
2018/12/15
指導「你的農業好夥伴」團隊(學士班曾偉誠、博士班許鈺群)-榮獲農委會主辦「2018農業創新黑客松」榮獲亞軍,獎金8萬元。(100組提案,第2名)
2017大專生3S創客競賽 - 創意獎
2018/02/06
指導學士班曾偉誠、黃彥植同學-獲頒2017大專生3S創客競賽以「應用UWB 技術之高精度室內定位協助室內裝修」獲得創意獎,獎金伍仟元。
2017海外聯招會第三屆影片創作比賽 - 最佳創意獎
2017/07/28
指導碩士班巴雅瑪同學-榮獲2017海外聯招會第三屆影片創作比賽獲得「最佳創意獎」,獎金伍萬元。
2016 APICTA Award亞太資通訊科技獎 - 金牌
2016/12/05
指導博士班趙智凡等(Start-up組台灣代表隊)獲亞太資通訊科技獎金牌APICTA Award 2016 。(台灣共獲六面金牌,世界236隊參與)
2015第九屆龍騰微笑創業競賽 - 佳作
2015/06/23
指導博士班趙智凡等3人-興大PVD+團隊獲2015龍騰微笑創業競賽佳作,獎金十萬元。
2015綠具人獎創意競賽傢俱設計 - 金牌
2015/12/20
指導碩士班巴雅瑪-獲頒2015綠具人獎創意競賽傢俱設計『金獎』,獎金伍萬元。
2015第八屆夆禾盃全國室內設計競圖比賽 - 第一名
2015/12/19
指導碩士班巴雅瑪-獲頒2015第八屆夆禾盃全國室內設計競圖比賽第一名,獎金十萬元。
2015第三屆綠具人獎創意競賽 - 首選
2015/05/23
指導碩士班巴雅瑪、學士班廖品豪-獲頒2015綠具人獎創意競賽『首選』,獎金參萬元。
2015第三屆綠具人獎創意競賽 - 首選
2015/05/23
指導學士班莊大軍、洪德瑋-獲頒2015綠具人獎創意競賽『首選』。
2014全國大專綠具人獎創意競賽 - 銅牌
2014/06/08
指導大學部許鈺群同學等2人-獲頒2014全國大專綠具人獎創意競賽「銅牌」獎。
2014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程式設計菁英研習營 - 程式設計菁英獎
2014/07/16
指導大學部許鈺群同學-獲頒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2014年程式設計菁英研習營個人「程式設計菁英獎」。
2014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程式設計菁英研習營 - 最佳團隊創作獎
2014/07/16
指導大學部許鈺群同學等6人-獲頒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2014年程式設計菁英研習營團體組「最佳團隊創作獎」。
2015第1梯次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競賽 - 前20強
2015/02/15
指導博士班趙智凡等3人-獲104年度第1梯次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競賽前20強。
2014第1梯次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競賽 - 前40強
2014/03/16
指導博士班趙智凡等5人-獲103年度第1梯次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競賽前40強(233隊參加)。
2013第16屆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 - 金牌
2013/04/05
指導博士班趙智凡等102年度獲金牌獎於 16th International Salon of inventions and innovation technologies “Archimedes”。
2012第七屆土木工程英文案例發表 - 研究生組 第4名
1100908
指導博士班黃凱翔同學-獲2012年第7屆土木工程英文案例發表研究生組第4名。
指導大學部許鈺群同學等3人-獲頒2013年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跨科際師資培育徵才徵件活動影片類「季軍」獎。
指導碩士班部陳韋廷同學等3人-獲頒2013年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跨科際師資培育徵才徵件活動專題類「季軍」獎。
指導大學部劉韋村同學等5人-獲頒2012年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中區論壇徵才徵件活動影片類「亞軍」獎。
指導博士班趙智凡同學等3人-獲頒2012年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中區論壇徵才徵件活動影片類「季軍」獎。
指導大學部李逸堂同學等3人-獲頒2012年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中區論壇徵才徵件活動圖像類「季軍」獎。
2019學年度國立中興大學工學院專題研究成果競賽 - 佳作獎
2020/06/23
由本系楊明德老師指導大學生陳柏安以「OpenCV於穀粒成熟度辨識之應用」榮獲本校工學院108學年度專題研究成果競賽「佳作獎」。
2019學年度國立中興大學工學院論文競賽 - 佳作獎
2020/06/23
指導大學部曾偉誠同學-榮獲107學年度工學院論文競賽佳作獎。
2018學年度國立中興大學工學院專題研究成果競賽 - 佳作獎
2019/06/21
由本系楊明德老師指導大學生曾偉誠以「基於無人飛行載具快速農作物技術與定位,以台南14號水稻為例」榮獲本校工學院107學年度專題研究成果競賽「佳作獎」。
指導博士班蘇東青同學-榮獲2006學年度工學院論文競賽佳作獎。
指導碩士班許展祥同學-榮獲2004學年度工學院論文競賽佳作獎。
指導碩士班潘偉庭同學-榮獲2014年第33屆測量及空間資訊研討會學生優秀論文獎。
指導碩士班趙智凡同學-榮獲2012年第31屆測量及空間資訊研討會學生優秀論文獎。
計畫名稱:基於藍芽通訊技術,使用KNN結合RNN的定位方法於建地人員之搜索
計畫編號:107-2813-C-005-032-E;執行起迄:2018/07/01~2019/02/28指導李逸堂同學通過科技部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
計畫名稱:應用衛星影像與希爾波特黃轉換探討植生季節變化趨勢
計畫編號:102-2815-C-005-036-E;執行起迄:2013/07/01~2014/02/28
指導溫欣儀同學通過國科會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
計畫名稱:運用SIFT演算法於UAV空拍影像之特徵點萃取及影像鑲嵌
計畫編號:100-2815-C-005-019-E;執行起迄:2011/07/01~2012/02/28
指導張中豪同學通過國科會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
計畫名稱:應用Ladybug2全景影像於3DVideoGIS之建置以中興大學校區為例
計畫編號:98-2815-C-005-026-E;執行起迄:2009/07/01~2010/02/28
Patent
楊明德, 許鈺群, 曾信鴻, 陳怡萍. (2021). 圖像化蟲害辨識與分佈範圍方法. 中華民國專利號TW202107978. 台北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2021/03/01
一種圖像化蟲害辨識與分佈範圍的方法包含:利用行動裝置,於蟲害地點拍攝蟲害影像,並傳送蟲害影像及對應蟲害地點的定位資訊至遠端伺服器;利用遠端伺服器的判釋模組對蟲害影像進行分析並判斷蟲害影像是否具蟲害特徵,若是,則執行下一步驟;利用遠端伺服器的預警模組根據定位資訊將蟲害影像疊套於地理影像中的相應位置,得到蟲害分佈圖。
楊明德, 許鈺群, 曾偉誠. (2021). 快速農作物計數與定位方法. 中華民國專利號TW202101382. 台北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2021/01/01
一種快速農作物計數與定位方法,其中該方法係同時以DSM方法及光 譜分類法對取自於一植栽區域內的複數幀航拍影像進行影像處理,進而獲得一 第一二元化影像與一第二二元化影像。並且,本發明之方法更進一步地則可利 用影像交集處理將該第一二元化影像與該第二二元化影像交集合併成一第三二元化影像,藉此方式消除誤授誤差。最終,再對誤授誤差已經被降至最低的該 第三二元化影像進行向量化,而後準確地在該第三二元化影像標示出對應於該 複數個植株的該複數個定位點。
楊明德, 趙智凡, 許鈺群, 黃正昌, 陳怡萍. (2017). 影像導覽系統之互動結合方法. 中華民國專利號I597625. 台北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2017/09/01
一種影像導覽系統之互動結合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步驟a) 透過一感測裝置擷取一手勢姿態的一影像並將之上傳至一伺服器;步驟b)伺服器將影像轉換為一輸入數值,確認比對該輸入數值並依據該輸入數值從該伺服器的一圖資資料庫取得其中一場景資訊;步驟c) 透過一主機下載並命令一顯示裝置顯示從步驟b)中所取得的場景資訊。藉此,本發明透過擷取使用者在自由空間中的簡單手勢姿態,加以判讀手勢姿態的意義,命令影像導覽系統對應輸出不同位置的街景的場景資訊。使用上不僅相當簡易且方便,並可增加使用者體感動作與影像導覽系統之間的互動模式。
Report
2013/04/11
在家裡上網也能有環遊世界的FU!中興大學研發虛擬環球旅遊系統,利用影像串流結合技術,選好旅遊地點後,坐在電腦前就能看見前往景點的沿途風光及360度環景真實影像,讓民眾不必行萬里路也能體驗世界遊歷,研究獲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金牌獎。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楊明德說,系統最大特色在於能將原本單點的畫面串連成動態影像,民眾只需規劃好路徑後,就能跑出動態畫面,讓人彷彿是「走在旅遊景點的路途中」。(自由時報)
2013/04/11
要中樂透才可以環遊世界嗎?現在正值櫻花季,可以先到本賞櫻,再到英國緬懷柴契爾夫人,沒中樂透也辦得到。中興大學楊明德教授團隊研發一套可搭配Google街景影像的「虛擬環球旅遊系統」,只要選擇起迄地,即可以獲得連續街景畫面與周邊旅遊資訊,畫面十分真實。這套系統上周參加俄羅斯發明展,獲得金牌,最快1、2個月內可上架,提供給民眾免費使用。(蘋果日報)
2013/04/12
動動手指遨遊世界,這樣的想法,興大師生成功辦到了,土木系團隊歷經五年的辛苦研發,將google拍攝全球七成國家的街景圖,作動態影像串流結合,開發出全球第一套虛擬旅遊系統,只要選定旅行路線,民眾就可跟著動態街景圖,認識其他國家,這套系統已經在俄羅斯阿基米得國際發明展,得到金牌獎肯定,讓台灣再次揚名國際。(大台中新聞)
環保防災中心 協助政府熱血救災
2014/02/03
國立中興大學環境保育暨防災科技研究中心是一群熱血投入防救災工作的研究團隊,協助水利署、水保局、公路局、國家防災科技中心等中央機構與台中市、南投縣、彰化縣等地方政府防救災工作,多參與重大災害調查與復建策略擬定。環保防災中心主任楊明德教授表示,為了提供防救災決策資訊,研究中心發展無人載具(UAV)空拍影像製作3D模型重現災害現場,準確估算土石崩落情況與土砂推積量,減少災害調查危險並提高救災效率。(中國時報)
2014/03/22
國立中興大學環保防災中心近年來在防災相關研究中,除了投入災時防救災業務工作,在研發方面如研發「全景實景虛擬環球旅遊系統」(此原發想是用於重大災情記錄與評估)、「無人載具空拍影像製作3D模型」以提供後續的災情評估作更真實感受。在教學方面同時也執行教育部「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及「氣候變遷調適學分學程計畫」,提供教師與學生更多跨領域學習與合作機會,以期解決國家社會面臨之人才短缺問題,鼓勵全國大學生勇於築夢,但前提先擁有完成夢想的專業知識技能,還有跨領域的知識溝通。(中天綜合台真心看台灣)
2015/04/29
PVD+的成員為來自興大土木、資工、資管等系所的在學生跨域組合,由土木工程系楊明德教授指導、土木所博三生趙智凡專案負責,2013年曾研發出「全景實景虛擬環球旅遊系統」已取得發明專利並拿下莫斯科阿基米德發明獎金牌,2014年趙智凡積極與四位志同道合且各有專長的學弟妹組成團隊,投入互動式軟體技術的開發。負責前端設計的許鈺群指出,「DONG」取自於「動」的諧音,有感於非觸控需求越來越多,希望能開發出新的手勢操控方式,讓使用者跳脫觸控螢幕的限制,使操作更直覺、互動性更高。如開車時只要將戴有穿戴裝置的手一甩,就能接通或掛掉手機,讓行車更安全。(興新聞)
2015/04/30
只要揮手就能開車還能看電視,未來這些都不再是幻想,「PVD+」團隊開發出「DONG」的手勢互動軟體,只要透過穿戴式裝置,像是智慧手錶或手環,未來就能輕鬆隔空操控各種智慧型產品。興大土木、資工、資管等系所的在學生組成的「PVD+」團隊,由土木工程系楊明德教授指導、土木所博三生趙智凡專案負責,曾在2013年研發出「全景實景虛擬環球旅遊系統」,目前已經取得發明專利並拿下莫斯科阿基米德發明獎金牌;2014年開始投入互動式軟體技術的開發。(ETtoday新聞網)
2015/04/30
教育部昨發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新創事業成果」,其中中興大學團隊開發「手勢互動軟體服務」,在手錶、手環上安裝感測器就能感測手部動作,讓使用者用手勢控制其他物品,還現場展示以揮手控制無人飛行器。專案負責人、中興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生趙智凡說,他們預計在六、七月成立公司,將靠軟體演算獲利。(蘋果日報)
2015/06/29
國立中興大學土木系教授楊明德指導,五位興大生組成的創業團隊「PVD+」,以「DONG-體感控制引擎」主題,23日獲榮獲第九屆龍騰微笑創業競賽佳作。該項競是國內最高獎金的創業競賽,本屆共有178隊參與,賽程長達8個月。 PVD+的成員來自興大土木、資工、資管等系所的在學生,專案負責人趙智凡是土木所博三生,2013年曾研發出「全景實景虛擬環球旅遊系統」拿下莫斯科阿基米德發明獎金牌,去年開始積極與4位志同道合的學弟妹組成團隊,投入互動式軟體技術的開發。(中時新聞網)
2015/07/30
PVD+是一組來自中興大學的跨科系學生團隊,在中興大學土木系教授楊明德帶領下研究3D空間資訊分析。PVD+團隊研發的DONG手勢軟體,將複雜的手部動作差解成八個指令(上下左右前後以及順時針逆時針轉動)。未來DONG可以透過APP和藍芽連結各種穿戴式裝置,用不同的手勢動作就能操控不同的設備。例如可以開關燈、控制投影片等。雖然APP尚未研發,現場也展示了透過改裝後的穿戴式裝置,利用DONG設定的不同手勢來控制無人機的飛行狀態。(數位時代)
2015/08/06
蘇迪勒颱風來勢洶洶,看天吃飯的農民紛紛嚴陣以待,嘉義縣政府則趁著蘇迪勒尚未撲台前,派出無人飛機拍攝部分蚵田現狀,以便災後進行災損調查的試驗比對。和判斷稻田災損不同的是,受潮汐影響,無人飛機須搶在退潮30分鐘內出動才可拍攝到蚵田受損狀況,而這項技術使得以往需耗時一週勘災的時間縮短至3天,同時拍攝到的圖資也比人為粗估更加精確。嘉義縣政府繼去年6月發動無人飛行載具空拍技術(UAV)拍攝一期稻作倒伏狀況後,今年與中興大學環保暨防災科技研究中心楊明德教授、碳基科技公司合作,接續將此技術導入牡蠣養殖的災損調查和漁業權管理上。(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
2015/08/22
你能想像光用手勢,就能搖控無人機飛行嗎?其實這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現在用智慧手錶就有能力做到,就像電影星際大戰中,主角能用原力隔空取物一樣。由楊明德教授指導之團隊 PVD+共同創辦人趙智凡:「未來人跟機械人互動,會從平面跳脫到3D,那就是電影都有演過,像鋼鐵人或是關鍵報告一樣,你都可以在空中揮來揮去。」(三立新聞網) |
2015/10/24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去年開始與空拍機廠商、中興大學環境保育暨防災科技研究中心楊明德教授合作,研究以空拍機技術勘查颱風農業災損情形,今年九月底梅姬颱風重創嘉義縣農業溫室設施,農業處運用空拍機,五百公頃農地僅四小時就拍攝完成,更可精準標示出農作區受災情形及比例,希望未來可以用在判定農損勘查之用。(自由時報)
2018/05/09
中興大學特聘教授楊明德表示,AI結合無人機可應用的層面相當廣,包含作物生長情況監測、精準灑藥、大面積農作物災損評估、產量預估等,透過無人機可大幅節省人力與時間。目前他的團隊也著手建置空拍影像的上傳平台,透過各界所攝的影像資訊進行大數據分析,藉由影像資訊公開,未來在救災或監測的運用上,將發揮更大的效益。(中國時報)
2018/09/18
旭聯科技9/18宣布與華碩集團華芸科技聯手參與前瞻計畫-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補助計畫,結合國立中興大學楊明德教授團隊、大葉大學提出全台第一套雲端病蟲害大數據預警系統,預計於108年第三季上線啟用。為解決荔枝龍眼等無患子科農作物每年受椿象蟲害侵襲,旭聯科技與華碩集團華芸科技跨領域與攜手合作,配合地方政府需求以及行政資源共同提出了一套 AI 病蟲害大數據預警系統。(CTIMES新聞
2018/12/18
中興大學土木系楊明德特聘教授指導「你的農業好夥伴」團隊,12月15日參加農委會主辦「2018農業創新黑客松」競賽,在上百隊提案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亞軍的佳績,獲獎金8萬元。「你的農業好夥伴」利用無人機結合影像辨識以監控水稻種植狀況,進而預估產量、計算災損面積。為鼓勵有潛力的團隊持續發展,農委會更特別頒發三名潛力獎,期待團隊能進一步優化作品、落實創新的農業解決方案。(食聞)
2018/12/21
國立中興大學土木系特聘教授楊明德指導學生組成「你的農業好夥伴」團隊,以無人機結合影像辨識技術,監控水稻的栽種情況,還能預估產量、計算災損面積等,參加農委會舉辦「2018農業創新黑客松」競賽,與來自全台上百支隊伍一較高下,奪下亞軍。農委會科技處副處長郭坤峰表示,今年參賽團隊提出的技術應用不僅具創意、可行性,更能具體解決農業問題。(中時新聞網)
2019/02/25
台灣文壇知名女作家李昂,在中興大學設「李昂文藏館」,更設計「文學姑娘廟」,可抽利用李昂作品文句設計的「愛情靈籤」,另類將文學入籤,盼鼓勵年輕一代多閱讀文學。李昂文藏館收藏有李昂手稿、歷年出版書籍、外譯本、文學騎士勳章及李昂遊歷各國文物;還有李昂父親打造的紅眠床,李昂和姊姊們施淑、施叔青都在床上出生,是鎮館之寶。另將文學與科技結合,採用AR擴增實境技術,透過手機可觀看李昂的導覽;興大台文所教授邱貴芬、土木系教授楊明德等人合作,以VR虛擬實境將李昂的小說「迷園」中的文字場景,化為視覺體驗。(自由時報)
2019/03/09
如何防止台灣的河川都整治成水泥河?如何在第一時間就精確掌握農業災損,給予適當補助?第四屆g0v公民科技創新獎助金昨天選出五個獲獎團隊,利用開源程式設計,以科技協助解決社會問題。(聯合新聞網)
2019/03/15
中興大學土木系楊明德特聘教授指導的「農業災損幾多錢」提案,在2019年第四屆g0v公民科技創新競賽中,經過一個月的公開提案與評論,從49件橫跨政治、社會福利、環境及農業等領域的提案中脫穎而出,獲得50萬元的獎助金。「g0v.tw台灣零時政府」為推動資訊透明化的社群,而「g0v 公民科技創新獎助金」則是推動更多人投入公民科技並快速孵化成果所成立的獎助金,由g0v揪松團主辦並向國內外各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組織募集獎助金,包含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中華電信和Appworks,本次提案共49件、其中10件進入第二階段決選、5件最終獲獎,中興大學土木系大學生曾偉誠帶領的團隊提出「農業災損幾多錢」提案,利用無人機判斷水稻災害損失面積及計算高麗菜數量來協助農民快速且合理的獲得災損補助,獲得評審肯定。(興新聞)
2019/03/28
國立中興大學主辦「自主無人機應用國際論壇」,會中邀請美日專家學者分享國外無人機發展技術與經驗、兩位科技部AI計畫之無人機計畫主持人—中興大學楊明德特聘教授及政治大學劉吉軒特聘教授介紹最新研發成果,以及國內無人機製造與應用廠商分享國內經驗與展望。(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2019/10/24
本技術結合上千次農地UAV航拍經驗,標籤與訓練大量水稻倒伏影像,透過SegNet深度學習架構,建立水稻倒伏農損AI影像辨識模型,逾90%辨識率。本技術可準確量化農業損失,節省農業勘災所需投注之人力物力,並提升勘災與救助金發放效率。未來可望繼續推廣。(科技部)
2019/11/27
科技部於11月14日、15日舉辦「2019 AI創新研究中心國際研討會暨成果展」,展示臺灣四大AI創新研究中心轄下78件計畫研究成果。中興大學土木系楊明德特聘教授以”AI Technology on UAV Images in Precision Agriculture”榮獲2019年度「AI投資潛力獎」第三名。(興新聞)
2019/12/12
2月5至8日於台北世貿一館舉行的未來科技展 2019,今屆劃分不多個主題,如智慧防災、智慧農業、AI 及 IOT 應用等,不少主題都利用無人機研發新技術。 深度學習辨識農損:AI及IOT應用展區當中,中興大學楊明德教授團隊的攤位就展出了「無人機之農損即時辨識」技術。團隊具有上千次農地空拍經驗,透過 SegNet 深度學習架構,建立一水稻倒伏農損 AI 影像辨識模型,辨識率達 90%。藉此省卻費時耗力的勘災作業,方便了解區域災損分佈數據,並提升勘災與救助金的發放效率,對於農民來說有相當的實用性。 (DronesPlayer/志明)
2019/12/27
結合AI與農業人才,打造臺灣成為智慧農業重鎮。創校百年、農學研究受到國際肯定的國立中興大學12月27日舉辦「智慧農業研發中心」成立開幕暨研討會,該中心將作為產官學協作平台,以精準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林業、畜牧業及水產養殖業等六大主題為基礎,導入人工智慧協助農業升級,把臺灣的農業帶出去,連結在地、連結國際、連結未來。 |
2020/01/07
稻米結穗期遇上颱風造成農損,可依災情區域來申請補助,但過去鄉鎮大小(約3,000-5,000公頃)的災損面積,就算用無人機也要花上7天勘災,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楊明德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套新的無人機農損即時辨識AI,不僅辨識率精準達9成,同樣災損面積的辨識時間,也從7天縮短到1天,不用等到稻米泡爛,等一天就能搶收成。( iThome新聞)
2020/03/06
無人機航向天際,如鷹眼般搜索農田,可即時辨識每塊田有多少株水稻、多少顆高麗菜,準確率高達九成。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系特聘教授楊明德領軍的團隊,首創將 AI 的「深度學習」技術導入無人機農損勘災,一分鐘就可辨識超過 15000 株水稻,相當於 2.5 個足球場大。(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2020/04/01
許又仁接受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委託,打造黑熊田希望透過這片田地,達成「環境永續」、「動物友善」、「農村創生」的三贏局面。對於創業以來,把「共益」放在心中的許又仁更是如此。外行人看了不懂,以為這片彩繪田全靠外力噴上,卻不知這處有著台灣黑熊黑毛、白V領特徵的稻作,全是靠農民一秧一稻親手種下。背後的技術指導,就來自投入農業永續的社創團隊「元沛農坊」創辦人許又仁。畢業於清大,頂著博士頭銜的許又仁不走學術研發,更熱愛實作。他決定從研究室走出,把社會當作一座大型實驗室,創辦「元沛農坊」,致力一場「環境生態和糧食生產的革命實驗」。中興大學教授楊明德率領的研究團隊,帶著無人機技術進駐,透過科技方式進行田間管理。此外還有專業團隊進駐田地一旁的黑熊館架設機器,提供天氣資訊的判讀,協助栽作。(倡議家)
2020/07/02
農產業除了是高度受氣候環境影響的產業,亦是屬於勞力密集之產業,因此為了促使青農投入新農業,國立中興大學農藝系楊靜瑩教授與土木系楊明德教授團隊利用科技輔助提高糧食生產過程中之田間管理效率,進而開發出稻作產業新模式。(智慧農業)
2020/08/19
興大重點發展農業生物科技,培植農業綠環境、環境保育與防災科技、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另以地利之便支援中部科學園區廠商,引領臺灣綠色工程及精密機械產業發展,研發成果豐碩。同時積極推動傑出研發成果的商品化,引領創新產業發展。活動中特別邀請楊明德、盛中德、陳政雄、賴永康、陳全木、黃介辰6位教授進行專題演講。(青年日報)
2020/09/30
「2020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此次展覽規模為歷年最大,聚焦精準健康生態系、電子光電、AI與AIoT應用、新穎材料、特色領域研究中心等領域,共逾百件原創技術展出,此次總共有近700件參選,共71件獲獎,中興大學計有4組團隊獲獎,表現亮眼。 |
2020/09/30
稻穀含水量是影響買賣價格的重要關鍵,每多1%含水量,大約會增加二倍烘穀成本。為提升稻作品質與效益,中興大學土木系系主任楊明德帶領團隊研發出「陸空協作之水稻最佳收穫模式」,將無人機結合大數據運算,得出稻穀的含水量變化,協助農民規劃最佳收割時間。該發明在2020未來科技展中獲得「未來科技突破獎」。(大學報)
2020/10/22
近年快速發展的無人飛行載具(UAV)有低成本、高機動性的優勢,故其普及率與應用性也快速增加,惟無人飛行載具取得之大量影像也需利用新的影像處理方式才能有效完成分析。本研究介紹如何利用深度學習方法快速處理大量UAV影像,以提供及時精確的大規模農業災損調查量化數據,進一步作為農業災害救助和農業保險的基礎。本研究建立二神經網絡體系結構的影像語義分割模型(FCN-AlexNet和SegNet),應用於UAV影像以估算大面積稻作倒伏比例,並比較其辨識準確度和計算效率。利用一組2017年UAV影像進行水稻倒伏辨識模型之訓練和測試,並驗證於2019年另一組UAV影像。其中,FCN-AlexNet的辨識成果較佳,其測試F1-score為0.82、準確度為0.93,與傳統最大概似分類法相比,本研究所提出語義分割網絡模型具有更高的效率以及較低的錯誤率,未來可將此水稻倒伏辨識模型配置於多台平行運算電腦,以應付大規模的農業災害調查。(全球事務與科學發展中心 臺灣研究亮點)
2020/11/27
由楊明德教授指導之團隊「AIPal:你的農業好夥伴」團隊走出研究室,希望透過無人機以及AI技術的應用,讓農民在災害過後,不再為了補助而日夜等待,盡早讓農田恢復欣欣向榮的景象,未來為台灣的農業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Fun大視野第三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
2020/12/30
透過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計算出口罩的最佳配送模式!中興大學土木系楊明德系主任帶領「AIPal」團隊與大葉大學企管系陳怡萍副教授合作,開發出「最佳口罩配置AI模式」,介接彙整多筆政府開放即時資料,根據過去7天的數據,可預測明後天各領取點的口罩需求,有助於減少口罩的庫存,達到快速流通。此套「最佳口罩配置AI模式」,在34隊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於本(12)月榮獲財團法人中技社2020 「AI與健康照護」創意競賽第二名及30萬元獎金。該競賽由中研院陳力俊院士擔任召集人,評審團認為此作品在大數據處理分析及機器學習極具技術前瞻性,並跨領域搭配精準行銷專業,未來可擴大用於提供政府在「有限醫療資源最佳化需求管理及分配」,能使資源達最高效配置。(興新聞)
2020/12/31
透過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計算出口罩的最佳配送模式!中興大學土木系系主任楊明德帶領「AIPal」團隊,與大葉大學企管系副教授陳怡萍合作,開發出「最佳口罩配置AI模式」,介接彙整多筆政府開放的即時資料,根據過去7天的數據,可預測明後天各領取點的口罩需求,有助於減少口罩的庫存,達到快速流通。興大團隊成員,包含興大土木系博士生許鈺群、曾信鴻與碩士生陳柏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發生口罩及醫療資源發生短缺問題,如何有效地將口罩送至有需求民眾手中,是一大挑戰。經政府OpenData統計,2月中至3月底實名制實施的49天內,臺中市轄內就有27萬4540份滯留市場超過1天以上,尚未完全發揮口罩功能;團隊因此積極想開發一套人工智慧演算法,改善該現象。(青年日報)
2021/01/02
透過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計算出口罩的最佳配送模式!中興大學土木系系主任楊明德帶領「AIPal」團隊與大葉大學企管系副教授陳怡萍合作,開發出「最佳口罩配置AI模式」,介接彙整多筆政府開放即時資料,根據過去7天的數據,可預測明後天各領取點的口罩需求,有助於減少口罩的庫存,達到快速流通。此套「最佳口罩配置AI模式」,在34隊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日前榮獲財團法人中技社2020「AI與健康照護」創意競賽第二名及30萬元獎金。該競賽由中研院院士陳力俊擔任召集人,評審團認為此作品在大數據處理分析及機器學習極具技術前瞻性,並跨領域搭配精準行銷專業,未來可擴大用於提供政府在「有限醫療資源最佳化需求管理及分配」,能使資源達最高效配置。(ETtoday新聞雲)
2021/01/12
水稻智能管理系統開發現況,由農業試驗所與中興大學農藝學系楊靜瑩教授(水稻智能栽培管理模式建立)、土木工程學系楊明德教授(無人機影像分析)一同組成研究團隊,於台中霧峰農試所建置早熟品種栽培管理場域,以稉稻香米品種「台農71號」為主,目標建立早熟稉稻之智能栽培管理模組。(智慧農業)
2021/01/18
中興大學「AIPal」團隊導入AI技術所生產的1000斤低碳足跡米,相當於省下半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日的碳吸附量,近日由土木系主任、智慧農業中心執行長楊明德代表捐贈給村里關懷中心與社福基金會,寒冬中幫助獨居老人、弱勢者溫飽三餐,結合AI農業技術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聯合報)
2021/01/18
中興大學團隊導入AI技術所生產的1000斤低碳足跡米,相當於省下半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日的碳吸附量,本(1)月並捐贈給村里關懷中心等單位,結合AI農業技術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AIPal」團隊以實踐精準農業為志業具多年整合人工智慧與永續農業經驗,致力落實AI應用並推廣落地。此次攜手農業試驗所賴明信研究員、霧峰農會稻作產銷1班,導入AI技術在霧峰種植低碳足跡米,協助在地邁向永續發展,此次生產的1000斤低碳米捐贈給霧峰桐林社區發展協會、桐林國小、南柳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南勢社區發展協會與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單位。 |
2021/01/21
中興大學「AIPal」團隊導入AI技術所生產的1,000斤低碳足跡米,相當於省下半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日的碳吸附量,日前由中興大學土木系主任、智慧農業中心執行長楊明德代表捐贈給村里關懷中心與社福基金會,寒冬中幫助獨居老人、弱勢者溫飽三餐,結合AI農業技術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為提供農民採收科學依據,楊明德特聘教授帶領AIPal團隊發展以智慧手機及無人機拍攝稻田影像,經過AI辨識後獲取田區稻穀含水量分布大數據,以高效率、低成本、大規模掌握田間資訊。(工商時報)
2021/01/21
利用無人載具與智慧型手機結合AI技術,將可以快速掌握大量、準確且全面性的農地最適合收穫排程資訊,讓收穫效益最大化。楊明德教授團隊投入無人機、AI與智慧農業領域技術發展與整合已有數年,2019年曾以「無人機之農損即時辨識技術」獲得未來科技突破獎與最佳人氣技術獎,並已將此技術與台南市政府農業局合作,以智慧農業與AI模型降低農業損害,並增進勘災效率將智慧農業技術落地發展。(匯流新聞網) |
2021/02/04
中興大學「AIPal」團隊(土木系楊明德教授指導)導入AI技術2020年12月參加聯發科技第三屆「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競賽獲得特別獎。收割的濕穀需烘乾及精煉,才能成為食用米,然而濕穀含水量越高,烘乾成本愈高,碳排量也愈高。AIPal團隊以手機及無人機為取像工具,開發AI技術透過巨量資料、深度學習與天氣預測作為穀粒含水量預測以評估最佳採收日期。根據農糧署資料,1%榖粒含水量需2小時烘乾,利用AIPal研發之AI穀粒含水量預測工具可延遲採收二周,將一般農民採收穀粒之34.7%含水量降至21.5%,減少26.4小時烘乾時間。 (公民新聞)
2021/02/17
全球暖化加速,氣候之不確定性已成為影響農作物收穫的一大因素之一。在農作物當中,收穫含水量是水稻合適採收期之關鍵指標,不僅能顯示水稻成熟度,更直接左右其收購價格,影響稻農收益。國立中興大學楊明德教授與農業試驗賴明信研究員共同組成研發團隊,發展「陸空協作之水稻最佳收穫模式」,以雲端平台提供視覺化採收決策服務,基於無人機與行動裝置,透過巨量資料與深度學習演算法推估含水量,整合天氣資訊推估未來含水量變化。平台提供準確且全面性之農地最適收穫排程,減少農機具及穀倉烘箱損耗,並保障米品質及最大化農民收穫效益。(未來科技館)
Team
VR Lab
虛擬實境研究室
UAV
TV Wall
65" 3D TV
Hardware
Working Space
Join us
加入AIPal
AIPal © 2021